【荐读】把黑土地用好养好
广袤的黑土地有着天地之大美,无与伦比的资源禀赋是共和国的宝藏、底气和希望。对于这片黑土地,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、牵挂于心。2020年7月22日,总书记到吉林考察第一站,就走进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(玉米)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,在田间轻抚碧绿秸秆,登观景台眺望万亩粮仓。总书记强调:“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,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‘耕地中的大熊猫’保护好、利用好,使之永远造福人民。”
什么是“梨树模式”?“梨树模式”给黑土地带来了哪些变化?带着这些问题,6月2日上午,参加“大国小鲜@新发展理念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记者走进梨树,实地了解黑土地背后的故事。
一
万物土中生,有土斯有粮。黑土区是东北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石,是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的优势产区,是名副其实的“黄金玉米带”和“大豆之乡”,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。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吕岩介绍说,吉林省的黑土耕地面积9100万亩,占全省耕地面积87%,主要包括黑土、黑钙土、草甸土、白浆土、棕壤、暗棕壤、冲积土、水稻土等8种土壤类型。其中,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6900万亩,占全省耕地面积65.8%,占全省黑土耕地面积75.8%。自2013年起,吉林省粮食产量达到700亿斤阶段水平,其中黑土区贡献率在80%以上。
然而,在一段时间里,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、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原因,导致黑土区耕地出现长期透支,肥沃的黑土变得越来越“瘦”、越来越“薄”、越来越“硬”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四平市梨树县,也面临这个难题。由于保护不及时、耕作不合理,梨树县黑土厚度曾在30年里减少了近40厘米。
遇到了问题,就要想办法解决。黑土地保护需要耕作制度改革。为了保护黑土地,梨树县进行了一系列探索,打造出了“宽窄行种植,秸秆全覆盖”的“梨树模式”。在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眼中,“梨树模式”的核心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。通过秸秆覆盖还田,让土壤不裸露,这样既能防止土壤被侵蚀,也保住了土壤的水肥蒸发,让土壤的肥力慢慢提高。
实施这一模式后,经过连续10年监测,梨树县黑土地保护试验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20%到40%,试验田保水能力相当于增加40至50厘米降水,减少土壤流失80%左右;耕层0至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12.9%。每年减少秸秆焚烧100万吨以上,减少化肥使用量3000吨,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。当前,示范推广面积已发展到200余万亩,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七成。同时,这种模式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200元左右,单产提高8%以上。梨树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5强县之一。
二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,加强农业科技创新,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。”“梨树模式”的一个关键就是坚持强化科技支撑,把科技根植于黑土地保护利用之中。
搞好黑土地保护利用,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。梨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,建成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。“实验站是以我国东北典型黑土为研究基础,为东北平原农业实现高产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调控技术体系,为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开展农学、资源与环境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综合性野外基地。”王贵满说,实验站开展学术交流、农业科技培训以及研究、示范和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、农作物新品种,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。
梨树县还与中国科学院等14家高校、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研发基地3000亩,每年有3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、50多名硕博研究生到梨树从事教学、科研和技术推广,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50余项,引进“863”、“973”重大课题和重大项目22项。
为不断扩大“梨树模式”的影响,保护利用好黑土地,自2015年起,以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为依托,集“农业科研、学术交流、成果转化、服务三农”功能于一体,设立了“梨树黑土地论坛”。论坛每年邀请世界农业精英和国内院士专家,举行一次多学科、多角度、多层次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,共商黑土地发展大计。随着梨树黑土地论坛”影响不断扩大,“梨树模式”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,并为梨树县构建起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支撑、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撑,助推实现了农业科技产业化,形成县域经济跃升的强劲引擎。
三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农业现代化,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。”在“梨树模式”中,建立科研单位、高等院校、农业推广站、企业及农户的工作模式,参加各方分工负责技术体系的研究、技术集成和指导、构建技术推广平台、配套农机工艺研究、农机作业组织建设,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科技现代化和研发推广职能化、协同化。
“过去农民种一季玉米,地要反复整、压4次,会破坏黑土层结构。现在用上秸秆覆盖、条带休耕、机械化种植,清理秸秆、开沟、施肥、播种、覆土、镇压等工序一次作业即可完成。”王贵满介绍说,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扰动次数,达到蓄水保墒、培肥土壤和稳产高产效果。
“梨树模式”的探索中,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免耕播种机的问题。王贵满介绍说,在解决的过程中,组建攻关小组,通过一年的时间将免耕播种机研发出来。“这项技术,为大面积推广,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”到2020年免耕播种机已经研发第七代产品,年产量近万台;在原有的搂草机基础上研发秸秆整理机具——秸秆归行处理机,有效解决了秸秆量大、影响播种、除草等难题。
黑土地保护好了,还要努力实现增产增收,这个环节,“全程机械化”的技术支撑凸显了作用。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劲发展优势,鼓励村屯干部、种粮大户、致富带头人发展规模化经营,广泛推广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,打破条块种植对保护性耕作的约束限制,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%。
以前拼面积、比产量,现在拼绿色、比质量,粮食生产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如今,在梨树,在吉林,很多农家院子里都停放着免耕播种机。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,“保护性耕作”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兴起。黑土地不仅更“黑”了,也更“绿”了。
记者手记
2020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:“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,把黑土地用好养好。”民为国基,谷为民命。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,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。像重视保护大熊猫一样重视保护黑土地,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,推动大国粮仓向绿色粮仓、绿色厨房转型升级,“中国饭碗”就一定能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。
上一篇:公务员工资由哪些项目构成?